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信息】邯郸压采:三年省出16个京娘湖

发布日期:2017-11-22点击次数:4857次

分享到:

原标题:邯郸压采:三年省出16个京娘湖


魏县李照河村坑塘灌溉工程取水处使用电磁流量计对取水量进行监控。 记者 袁伟华摄  

阅读提示  

       近日,邯郸市通过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验收。在此之前,河北省公布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绩单,邯郸市再度名列榜首,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级。

  作为全国典型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邯郸市约75%的用水量依靠开采地下水取得。由于长期超采,该市东部地区形成4个地下水漏斗区,并引发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

  2014年,邯郸市被列为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首批试点市。三年来,按照农田灌溉节水压采、水源替代减少开采、机制创新控制超采的思路,该市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面积673.79余万亩,形成压采能力5.14亿立方米,相当于少采了16个京娘湖水量的地下水。

不符合节水原则项目一律不立项

  “原来是项目建了再考虑水的问题,现在是先看水资源允许不允许,再决定项目上不上。”邯郸市水利局局长郭进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无论是地下水超采治理还是整个水资源保护工作,守好用水门槛是第一关。”

  邯郸是全国典型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记者从该市水利局了解到,当地水资源实际使用量为每年19亿至20亿立方米,而地表水利用每年仅为5亿立方米左右,其余约75%用水均靠地下水开采,超采面积达到700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8%。

  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邯郸市东部地区成为地下水超采区,肥乡区天台山、永年区东杨庄等地形成了4个总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

  守着这么一个“大漏斗”,“水闸”不得不关紧。

  就在记者采访时,正准备落户邯郸市的4个项目,向该市行政审批局提交了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水资源论证都要论证啥?邯郸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论证包括地表水水资源论证和地下水水资源论证,主要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可靠性,取水与退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进行分析。

  而这4个项目最终能否落户,要看其是否符合当地的节水标准。据介绍,邯郸市明确了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严格执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不符合节水原则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

  为此,邯郸市先后出台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及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除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邯郸对现有工农业项目的地下水取水也做出严格要求。

  邯郸市西部黑龙洞泉域是滏阳河的发源地,泉眼密集,地下水丰沛。但此地工业区密集,邯峰电厂、峰峰煤化工等众多企业长期依靠地下水维系生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从2014年开始,邯郸市启动了黑龙洞泉域水源置换工程,用跃峰渠调引地表水,逐渐替换地下水源,完成了邯峰电厂等项目水源置换,每年置换地下水1600万立方米。同时,实施“引漳入洺”工程,每年为武安、磁山工业园区输送地表水3000万立方米。

“节、引、蓄、改”将有限水资源用到极致

  9月6日,成安县黄龙村金地源农场里的花生郁郁葱葱,正值饱果成熟期。农场主人郭红彬流转了870余亩土地,这一季主要种植花生。

  “以前浇地,都是抽机井里的水大水漫灌,沙土地又吃水,一亩地差不多得用220立方米的水,不仅费水,还费钱。”郭红彬说。

  有限的地表水和珍贵的地下水资源,如何有效监管使用?在邯郸市,新建立的水资源监控系统,可以对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制。这种对水资源的精细监管,几乎可以用“滴滴计较”来形容。

  瞄准农业用水“大头儿”,邯郸市打破县域界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按照每个片区控制土地面积不低于50平方公里的要求,打造了魏县—临漳、肥乡—成安等六大片区,集中安排节水项目,规模发展。

  郭红彬的家庭农场,正是高效节水工程的示范项目之一。如今,他的花生地使用平移式大型喷灌机和固定式喷灌机灌溉,虽然水源仍是分布在地里的11眼机井,但灌溉效率跟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灌溉装置上都有流量计,用水数据实时采集,用多用少都有监管。大水漫灌改为喷灌之后,每亩地年节水100立方米,一年节水8.7万立方米,单次灌溉成本降低40元。”郭红彬算的是成本账,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他一年浇地可以省下9万多元。

  水利部门算的则是生态账。邯郸市水利局农水处张海介绍说,三年来,邯郸市已累计完成地下水节水工程103.6万亩,包括喷灌、微灌和管灌等多种方式,节省地下水0.73亿立方米。

  确立“节、引、蓄、改”的规划思路,积极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和地表水应用工程,邯郸市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极致。

  魏县东风渠东岸李照河村的田地中间,有一个占地102亩的坑塘。这里原来是砖窑取土坑,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脏水坑。如今,经过清淤、扩建,引水蓄水,这个取土坑已经被打造成一个蓄水量32.5万立方米、拥有6座泵站的坑塘灌溉工程。

  李照河村村委会主任李清太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坑塘可通过管灌覆盖周边3000多亩土地,相当于一年节省地下水46万立方米。

  从李照河村向北3公里,李运峰正在魏县双井镇东风渠岸边的野庄泵站值班。他是这座泵站的站长,负责日常的运营管理。

  魏县东风渠是引黄、引卫等引水工程的主渠道。野庄泵站的建成,打通了从水源到地头的“最后一公里”,让东风渠地表水的覆盖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几十倍。

  可是,“有水不见渠”却是记者在野庄泵站见到的景象。

  “这是考虑到水流传输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建了地下管道。”李运峰说,泵站通过地下管道直接把东风渠水打到田间,主管道每100米有个支管,支管上每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浇地时30个出水口全部打开,附近4个村6000多亩地最多半个月就能全部浇完。

  张海说,三年来,邯郸共改善地表水控制面积126.5万亩,年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近1.6亿立方米,关停灌溉井1257眼。

“超用加价”改变农民灌溉习惯

  9月8日,成安县长巷营村党支部书记韩清申向记者出示了一张“水电一卡通”。如今,成安的农民浇地、结算电费水费,只需用这张小小的卡片就可以搞定。

  这张“水电一卡通”背后,是正在全省推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安模式。成安县创新的“超用加价”水价改革模式,实践效果获得了多方肯定。

  成安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水价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定额管理、计量收费、节水奖补、超用加价、协会运作”。

  所谓定额管理,就是明确水权,将农业用水按耕地面积确权到各用水户,并核发水权证。比如经测算,成安农田灌溉每亩每年用水149.4立方米即可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那么其水权即为149.4立方米。

  目前,成安县委托省水科院编制了《成安县水资源使用权分配方案》,在全县234个行政村发放农业用水户《水权证》8.2万本,作为农户灌溉、水价计征、水权交易的凭证。

  确认水权之后,根据不同水权额度,用户用水将被精细计量收费。

  韩清申拿着“水电一卡通”,到田间向记者演示用水计量过程。他将卡在地头的节水灌溉控制柜感应区刷一下,只听“嘀”的一声响,机井水泵启动,地下水通过管网开始浇地。再次刷卡,水泵停止运行,并显示水费数额。

  在成安县辛义乡王耳营村,村民告诉记者,水权证确认的用水量是经过精准测算的,基本能够满足灌溉需求。农民通过水权水价管理平台,预交水费,灌溉时刷卡取水,水表、电表自动计量扣费,管理和使用都非常便捷。

  在确认水权和精准计量的基础上,“超用加价”是制度核心。用水户在水权分配限额内用水执行一般水价,对超限额部分每立方米加征0.1元。年终,农业灌溉限额内节约用水农户将获得表彰奖励,相关部门对用水户还要进行补贴。

  而水权确认和“超用加价”措施,并没有增加农民灌溉成本。

  郭进平说,农业水价的改革尝试,用价格杠杆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精准管理。因为用水减少但效益增加,用水成本增加但农民支出总体不增,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更为重要的是,农民的种植观念和灌溉习惯发生了改变。“农民浇地,一下子就有了节水意识。让人们更深地认识水的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这才是水资源治理的治本之策。”郭进平认为。(河北日报 记者袁伟华 刘剑英)